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
第六届西安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作者: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行政   发布时间:2022-07-22   点击数:

第六届西安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720日,陕西省教育厅“享•丝路  赢•未来”2022年丝绸之路教育合作交流会系列活动——第六届西安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研讨会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西安市教育局和我校承办,我校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和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西安古都学会协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式进行,来自中国、韩国、荷兰的10余位专家作了主旨报告,国内外3500余名专家学者、学生(截止发稿时)参加了线上会议。

我校副校长邬连东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纲,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国际长安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古都学会会长萧正洪分别致辞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天社主持了研讨会

上午,学者围绕“长安古都文明互鉴”展开学术研讨。韩国又石大学教授、韩国文明交流研究所研究员车光镐< 往五天竺国传>与新罗僧人慧超的文明观》以汉唐为主的东亚文明圈为基调,论述同质文明(如天竺)和异质文明(如大食)的交流互鉴;陕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陕西关学与实学研究会会长刘学智《民国时期关学研究的辐射与影响》从关学进入现代学术视野的方法和语境角度,辨析了关学的关陇地域特色和理学学派意义,揭示了关学承载的现代价值和多元走向。荷兰莱顿大学亚洲研究国际学院教授范德博以《长安古代文明对西方的影响》为题,从西安半坡到周秦汉唐的历史遗存,论述古代长安对西方的影响和现代转化问题;西北大学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徐卫民《丝绸之路对汉唐文化的影响》认为丝绸之路是文明之间的相互吸引,也产生双向的影响,引起了汉唐政治文化经济和日常生活的新变化;西安市作协副主席、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商子秦《西安城墙蕴含的丝路记忆和文化内涵》中,挖掘了丝绸之路的遗存如城墙门洞以及文物、车辙等揭示了城墙建筑内含的天圆地方和对立统一的文化观念

下午,专家学者“长安历史文化新探”为主进行学术交流。上海大学教授、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罗宏才《昭陵六骏鲜为人知的事》论述昭陵六骏的独特石雕艺术价值,特别揭示了“飒露紫”和“拳毛騧”二骏流失海外的内幕和原因;北京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委会副秘书长刘瑞《汉唐时期长安漕渠考古新发现》亲身考古的新发现,论述昆明池取水口、进水口以及与昆明故渠、漕渠的关系,厘清了漕渠的位置和基本走向我校文学院教授、中国王维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萍《长安帝都文化与王维诗歌书写》认为王维开启和引领了盛唐诗坛风气,确立了“盛唐之音”的主调,成为帝都文化的构建者。我校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陈正奇分析了长安以东河、流域史前遗址的文化内涵,认为这里是华夏文明起源;我校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均强结合近年来长安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热点,提出了城市史研究的路径

萧正洪罗宏才教授对学术交流作了评议。萧正洪认为围绕“长安古都文明互鉴”的研讨精典切题,学者能从主体空间解释历史,理性态度理解文明,兼容并包,互通共鉴,历史文化研究与人文思考带来了高境界、大格局、宽视野好成果。罗宏才认为围绕“长安历史文化新探”的交流,关注点与时俱进,主题鲜明,观点新颖,都是研究和考古的新成果,令人耳目一新。

张天社作了会议总结,认为这次研讨会在省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开得很成功,学者的交流十分精彩,专家的评议富有启发性,线上参与人数众多,互动热烈,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我们要继续抓住(长安城)和一条路(丝绸之路)关系,开展中外交流,加强文化产出,树立文化自信,取得更大成绩,为西安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和建设丝路文化高地贡献智慧与力量。

                           

 

 

                                                                                           撰稿:王建国

                                                                                           审核:张天社


版权所有: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