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实地考察报告
作者:杨宏雨(2015级历史学专业)
考察地点:甘肃敦煌
考察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增强我们历史的实践能力,更加深入的接触历史古迹和历史人物,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考察时间:2018年4月21日至4月26日
考察人员:2015级历史班全部成员
考察方法:实地考察 摄影 文物参观 报告分析
带队老师:王天航 史平
一、概况
甘肃,作为此次考察地之行让我感受到了西北地区独特的历史风貌以及特殊的地理地貌。说到西北地区我们在脑海中会想到什么?接下来请允许我带领大家一起踏进甘之文化。
l第一站——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莫高窟作为古代文化象征标志物,向我们后人展现了两汉以后长期分裂割据,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统一,臻于大唐之鼎盛,又由巅峰而式微的重要发展时期。在此期间,正是中国艺术的程序、流派、门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佛教与佛教艺术传入后,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佛教理论与佛教宗派,佛教美术艺术成为中国美术艺术的重要门类,最终完成了中国化的时期。同时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佛教文化在古代的地位与影响是一样大的,儒家、佛教、道教古代三大主流思想在我国各个地区都有着深远持久的。再次观摩莫高窟的宏伟内心无比感叹古人的智慧,在看到壁画上的景象壁画上不仅留下了商旅交往的活动情景与宝贵的交通工具的形象资料;其中还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部件和装饰,如斗拱、柱坊、门窗、以及建筑施工图等;长达千年的建筑形象资料,展示了一部中国建筑史。可贵的是,敦煌建筑资料的精华,反映了北朝至隋唐四百年间建筑的面貌,填补了南北朝至盛唐建筑资料缺乏的空白。以此,莫高窟的历史价值意义与社会价值意义非常之珍贵。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17窟,举世闻名的“藏经洞”。在手电筒微弱的灯光下,我只看到了一个非常狭小的洞窟,正面坐着唐朝高僧洪辩的禅定象,其身后壁上还绘有两个供养人和两棵菩提树的形象。除此之外,空无一物。然而这里本来是藏着四万件珍贵经卷、文书等文物的“宝窟”,它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引发了世人对敦煌及其文化、历史的极大研究热情,以至于后来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历史之积文终成后世之瑰宝,实为我国学术及世界学术之大幸。然而不幸的是,早在我们中国人发现这些珍宝的价值之前,这些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就被西方所谓的“探险家”们劫掠的所剩无几,成为我们文化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伤痛!
接下来,晚上我们去了沙洲夜市。
沙州夜市是敦煌线路上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位于敦煌市阳关东路,是敦煌市最大的夜市。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被誉为敦煌“夜景图”和“风情画”。随着沙州市场夜市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项目的丰富多彩,敦煌沙州夜市越来越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尤其是近年来敦煌风情城的建成,沙州夜市和风情城连成一片,游客可以从四面八方进入沙州夜市观光游览。风味小吃、工艺品、“三泡台”茶座及农副、土特产品五大经营区域最引人注目的是市场门口的100多个工艺品摊位,沿街一字排开,敦煌特有的水晶石眼镜、水晶石首饰、玉石白驼、敦煌丝毯、塑像、壁画复制品及夜光杯、旅游书籍等琳琅满目。我也在小铺里挑到自己喜欢的小物。
l第二站——敦煌古城
又为汉敦煌郡治,敦煌的历史古老而久远。历史上的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枢纽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在中华历史的长卷上占有光辉的篇章。我们进入其中看到的是格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与我们的长安古城有着别样的风味。敦煌古城承载更多的是东西文化交流,此外它还有一个称号:“敦煌电影城”,我们熟知的《新龙门客栈》就是在这进行拍摄取景。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路,见证古代中国文化在此保留。看着敦煌古城仿佛在此踏入去往西域文化、经济交流的道路。
l第三站——雅丹地质公园
天然独特的雅丹地貌也只有在甘肃敦煌尽收眼底,但是我还是意犹未尽。雅丹地质公园,俗称敦煌雅丹魔鬼城,位于玉门关西北边。西北地区的多年气候、地理位置形成了雅丹地貌,风蚀作用是大西北地区作为主要的物理作用。以其独特的大漠风光、形态各异的地质奇观、古老的民间传说,吸引了无数勇敢的探险者前来揭开“魔鬼城”神秘的面纱,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多样共77处地质遗迹点,包括地貌景观、地质构造、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4大类;构造形迹、流水地貌景观、风力地貌景观、沙漠地貌景观、湖沼景观、地质灾害遗迹景观6类;中小型构造、流水侵蚀地貌景观、流水堆积地貌景观、风力侵蚀地貌景观、沙漠景观、沼泽湿地景观、山体崩塌遗迹景观7个亚类。这与南方山水风光不同,我在看到各式各样的风蚀作用后的奇特景观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我国地大物博,囊括了东南西北不同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
l第四站——汉长城遗址、玉门关
汉长城遗址西起今敦煌市西端的湾窑墩,进金塔后沿弱水北通居延;另一路从金塔顺黑河经高台,渡黄河入宁夏。因军事防御之需要而分段建造,故其制不一。建造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起沙土夯墙,并夹杂红柳、胡杨、芦苇和罗布麻等物,以粘接固络,坚固异常。虽历两千年风沙雪雨,有些地段仍坚固如磐,屹立于戈壁沙漠之中,如矫龙蜿蜒,气势不凡。保存较好的有玉门关段、西湖段、弱水段和民勤段。日达千里而至长安。长城不仅为古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且也是关内外各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我们虽然看到的是遗址,景观较为不完整但是历史的气息是消散不了的。
l第五站——敦煌博物馆
一进入敦煌博物馆,就给了我不同于陕西众多历史博物馆的感觉,独特的建筑艺术给我们陈列了敦煌历史文化的精髓,之前去的所有文化在这个博物馆内一一展现出来了。博物馆内分为序厅和五个展厅,序厅:主要介绍敦煌史前文明。第一展厅:两汉敦煌的大发展,通过大量的图板,配合出土文物展示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繁盛。让我 尽情领略两汉时期丝绸贸易,商贾云集的壮观场景,深刻了解两汉时期敦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真实再现两汉时期敦煌人民波澜壮阔的生产、生活画面及佛教东渐的情况。第二展厅: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的继续发展,其特点是出土文物十分丰富,通过出土花砖、将士兵器、生活用品反映这一时期繁荣的文化;反映古代现实生活状况的陶仓,华丽的丝绸都把人们带入风情万种的十六国时期。第三展厅:隋唐时期敦煌的繁盛,隋唐五代是敦煌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社会生产、经济文化达到了顶峰。敦煌成为中西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第四展厅:吐蕃与五代及宋、元、明时期和第五展厅:清代对敦煌的开发。
l第六站——鸣沙山
之所以称之为鸣沙山因为它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见到沙漠风景被着无边无际所震撼到了,骑着骆驼我们形成了驼队,仿佛古代“丝绸之路”我们感受着烈焰的阳光与骆驼的前行这条古代商路包含着多么不易,文化交流、经济发展不会因为这些而阻挡住了。
最后我们又步行爬上一座沙丘的高峰,体会了爬一步退半步的沙地行路。我站在高处看着月牙泉,这个沙漠的眼睛真是“泉映月而无尘”的奇观,看着它无比静心,让人痴迷,不愿归回城市生活,沉浸在一片静谧。
l第七站——嘉峪关
“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它本身道路本艰险,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嘉峪关踞此,形势非常险要,东通肃州(今酒泉),西达安西,是京都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在古代时期嘉峪关战略意义也是非同小可,明代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领略古城遗韵,我们穿行在古城墙间,抬头仰望,古老而高大的城墙与城楼在阳光的隐射下,就仿佛时光倒流,引领我们重回那“吹角连营”的年代;蔚蓝而广袤的天空被这棱角分明的城墙分隔,人站在天地、古墙之间更觉得寰宇广大,时光如梭;站在古城墙头,凝目远望,茫茫戈壁一望无疆,旷凉雄宏。手扶城墙,曾经烽烟战角、箭羽金戈似是重现眼前、再入耳畔。
二、感想
此次去甘肃考察之行到此就结束了,通过这不同的景观可以让你对西北历史文化风貌与天然的地理地貌有所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甘肃的旅游文化更多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记载了许多中西方交流的印迹。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商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民族之间的融合以及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现,让我深深的感叹中华文化的深厚。在西北地区追寻历史余韵,不禁回望,一眼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