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察时间:2018.4.21-2018.4.26
二、考察地点:甘肃省敦煌市、嘉峪关市
三、考察人员:2015级历史学1班全体学生
四、考察方式
参观各个景点,通过导游讲解和自己网上查阅资料积累的知识,了解各个景点的文化内涵,拍摄其影像资料,并撰写考察报告。
五、考察内容
古语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哲学上也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别是对于我们学历史的学生来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再丰富的理论知识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我们理解得更深刻。为了更好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我们的实践水平,也为了完成我们的考察任务,2018年4月21日早上十点,王天航、史平两位老师带领我们2015级历史学全体学生踏上了前往敦煌考察的路途。虽然一路颠簸,却是无比的兴奋!
22日上午八点半,我们到达敦煌火车站,经过一番休息后,我们首先来到了此行考察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地——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到元朝终止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规模宏大的莫高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艺术珍品,而且包涵了中国乃至西域的中世纪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被称为“世界艺术画廊”、“墙壁上的博物馆”、“世界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敦煌莫高窟具有珍贵的艺术、历史、科学价值。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二字即为盛大辉煌的意思。敦煌艺术博大精深,气魄雄伟,莫高窟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立体艺术宝库。敦煌彩塑是一种立体艺术,题材多以佛教人物为主,在石窟中占据重要位置,周围配以绚丽多姿的壁画作为点缀。莫高窟的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我不得不啧啧赞叹。在石窟甬道、四壁及窟顶上绘制着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构成一座博大的民族壁画艺术宫殿,不愧是“墙壁上的博物馆”。
在这里,精美的壁画、惟妙惟肖的彩塑让我目不转睛、叹为观止!经过导游的讲解,我初步了解了莫高窟的文物保存状况,也切实感受到了莫高窟古老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看到了莫高窟文物受到的巨大破坏,了解了莫高窟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认识到了莫高窟文物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
考察的第二天,我们先后来到了敦煌古城、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汉长城遗址和玉门关遗址。
敦煌古城是1987年为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而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仿造沙洲古城设计建造而成,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古城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情,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街道两边配以佛庙、当铺、货栈、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被称为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在敦煌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大自然创造出了许多奇观异景。距离敦煌市区180公里,位于玉门关西北边的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就是其中之一。雅丹景区分南北两区,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3公里。这里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多样,共77处地质遗迹点,包括地貌景观、地质构造、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4大类。进入雅丹,遇到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因此当地人们俗称雅丹为“魔鬼城”。其整体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这座奇特的城堡,是地质变迁、自然风雕沙割的结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奇妙无穷的天然杰作。雅丹地貌群落,布局有序,造型奇特,是一座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
曾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不来大西北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戈壁荒滩。巍峨盘旋的雅丹地貌,这本来在地理课本上才能见到的地貌奇观,此刻终于亲眼目睹了。可惜去的时候没有风,没有感受到魔鬼城的威力。
离开了雅丹景区,我们来到了汉长城遗址。汉长城遗址始建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止于太初四年(前101年),是汉代河西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汉王朝构建河西乃至整个北方防御工程的历史缩影。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堪称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汉长城之一。在那个条件有限的年代下,完全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汉长城就是用沙子加芦苇、胡杨树等这类植物的材料筑建而成。曾经绵延不绝的汉长城历经千百年来的风雨侵蚀,现在看起来已没有了当年的威武雄壮。但还能留下残垣断壁也绝非易事,历史的遗迹也足以让我们喟叹岁月的无情、流年的感伤。
之后,我们来到了玉门关遗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传颂千古的名言绝句让“玉门关”更增添了几许历史的韵味。来到这里才发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下险关竟然只有这么一点面积。历史上的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敦煌城西北80公里处,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虽然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联想到当年玉门关的雄伟景象。芦苇丛生的疏勒河虽然已经干涸,但是它依然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曾经大汉王朝的雄壮,也让我们铭记我们的民族是以“汉”命名。
第三天,我们先来到了敦煌博物馆。敦煌博物馆,位于敦煌市鸣山路,成立于1979年10月,前身是县文化馆考古组。收藏有敦煌当地的大量珍贵文物达4000多件,而且值得赞许的是,这里的许多文物都是原件。从稀有珍贵的文物,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再到墓葬、宗教文化,都能从这些展示的文物中管窥一斑。通过这些文物,我仿佛透过历史的长河看到这两千多年来往的客商官宦、金戈铁马,仿佛看到两千年来这一带人民的生活、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敦煌博物馆让我从过去了解了敦煌,让我对这个千年丝路古镇,有了更加饱满的认识。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来到了鸣沙山月牙泉。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在这里,我们和沙漠亲密接触,心中的喜悦无以言表。我们爬到沙山的顶部,俯瞰月牙泉,虽然很累,但却很快乐。
考察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嘉峪关,南倚祁连雪峰、北凭黑山险阻,距西域前沿,扼丝路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大将军冯胜初建,经明清两代相继修筑完善,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完整的关城。嘉峪关关城矗立在嘉峪山与黑山之间峡谷地带的一座高地上,南北一线15公里封堵严密,控制着东西往来的交通要道,素有“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走近城门,才知它的雄伟。登上城楼,遥望远方,一切都那么广阔,双手触摸着古城墙,,感受着它的沧桑。望城外,一片戈壁,狂风肆虐,似乎在咆哮游人对他的窥探。在城楼上向下望城内,一切 尽收眼底。城中有内城、瓮城、罗城、外城和城楼,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墩台、游击将军府、官井等。“天下雄关”的石碑屹立在城楼之下,走过这个石碑,便是关外。这让我想到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凉。不远处的一群骆驼,更为古城增添了一份诗情画意。
参观完嘉峪关,我们的考察活动也结束了,匆匆的一顿午饭之后,我们踏上了归途。虽然很疲惫却带着满满的收获。
六、总结感受
这是一次收获很大、意义非凡的考察活动。我们欣赏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追寻敦煌的千年文化,感受嘉峪关的雄伟气势,见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古老文明的风采神韵。最重要的是我们身临其境,切身感受了历史文化的气息,极大地增强了历史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这次考察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知识和阅历的积累,更是一次生命历程中心灵的感悟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