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微雨渐声寒
一. 考察时间:2018年5月19日
二.考察地点:咸阳博物馆、茂陵博物馆、乾陵、永泰公主墓
三.考察人员:2017级文博历史全体学生
四.考察内容:
一下车,咸阳博物馆的大门便映入眼帘:全木斗拱式结构,木雕精细,结构严谨,四根红漆木柱支撑琉璃瓦覆盖的大屋顶,造型庄重深厚。门前有清代石狮1对,进去后,迎面是原戟门所在,1943年被咸阳县长刘法钰拆除。现为前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有脊饰,檐下施三踩斗拱。现在是秦咸阳历史文物陈列厅,主要介绍秦都咸阳至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西侧是博物馆的办公之地。后面就是小牌楼和偏院。院中的两厢是咸阳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品——汉高祖长陵陪葬墓的兵马俑。
杨家湾西汉彩绘兵马俑,埋藏在10个竖穴土洞式陪葬坑中,东西相对,排列成13个方阵。它是为汉高祖刘邦长陵四、五号陪葬墓陪葬的。汉兵马俑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大规模兵马俑群。这批兵马俑数量众多、排列严整、兵种分明、职能明确、造型生动、彩绘鲜艳,它提供了探讨西汉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对研究二千年前的西汉早期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杨家湾四号汉墓的7个陪葬坑放置有衣服、粮食、日用器皿和出行的车马等。五号汉墓出土有玉衣片,玉片小孔内残留有银丝,说明死者身着银缕玉衣。学者们认为,两座汉墓应是公侯级别的大臣或者将军的夫妇墓。站在杨家湾兵马俑的军阵前,你依然能够产生“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式的壮烈情怀。追怀旷远的过去,触摸历史的真实,二千多年漫长的岁月,并未给作为陪葬品的兵马俑蒙上任何历史的尘埃,时空的置换,反而使它在现代人的眼里成为不朽的艺术。
车过咸阳以后,看到的是绿油油的庄稼和大片大片的果园,在城市住惯了的我们,对这种田园风光既感到新鲜,又感到好奇,不知不觉中,车已到了茂陵。茂陵博物馆内,喷泉、浮桥临池、亭台楼阁、苍松翠柏、绿波荡漾,景色迷人。茂陵博物馆建于霍去病的墓之上,馆中珍藏汉武帝陵中大量珍宝,但最有名的还是马踏匈奴等石雕,馆门、各座仿古建筑、亭台楼阁挂了许多对联,以表达对茂陵所含蕴的那种汉初沉雄博大的时代精神和雄浑气势的景仰和追思。
我对“马踏匈奴”这座石刻印象较深。马踏匈奴历来被认为是霍去病墓石刻群中的主体雕刻,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杰作。工匠把马的形象刻画得坚实有力,姿态威武,气宇轩昂。马腹下的匈奴人,仰卧地上,左手握弓,右手持箭,双腿蜷曲,作狼狈挣扎状,蓬松凌乱的须发,更显得惊慌失措、声嘶力竭,带着既不甘心就缚又无可奈何的表情。马踏匈奴使用一人一马对比的形式,构成一个高下悬殊的抗衡场面,揭示出正义力量坚不可摧的主题。其手法简练概括,于浑厚中显示着雄强的力之美。
尽管初夏细雨,凉风作陪,依然挡不住我们继续前行的步伐。被烟雨笼罩的乾县散发着古朴又神秘的气息,远山青黛,烟雨朦胧。顺着百级台阶向上,便是乾陵所在,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引人注目之处,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的两组石人群像。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唐高宗入葬时前往参加葬礼,武则天为炫扬大唐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这些石人残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也有翻领紫袖。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但这些石像都没有脑袋。考古学家对此进行了分析,发现可能是自然灾害给这些石像带来了灾难。
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线刻而成腾空飞舞的巨龙,栩栩如生。宋金以后,开始有游人题字于碑,使无字碑成为有字碑。再历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渐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或许这正符合了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其中1135年《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以女真文字刻写,旁边有汉字译文。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此,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永泰公主墓,在乾县北部。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名仙蕙,死于唐大足元年,时年仅17岁。后与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到达永泰公主墓已是下午五时,馆内主要介绍了武则天的一生和部分文物,关于永泰公主墓,真正吸引我的是深16.1米,宽3.9米的地宫。全墓由墓道、5个过洞、6个天井、甬道、8个便房、前后墓室组成,象征着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道两则有巨大的青龙、白虎和身穿战袍、腰配贴金宝剑的武士组成的仪仗队。天井两则的便房内放着各种三彩俑群和陶瓷器皿等随葬品。发掘时在第六天井附近发现了一个盗洞,盗洞口有一副骨架,骨架旁边有一把铁斧,四周还散共落有金、玉饰口。永泰公主墓被盗的时间大概在五代或宋初。永泰公主墓虽然被盗,但仍出土了壁画、陶俑、木俑、三彩俑、金、玉、铜器等珍贵文物计1000余件。特别是三彩俑、造型精致、色彩鲜艳,文饰奇特,反映了唐代高度发展的陶瓷工艺水平。墓内壁画丰富多彩,墓道、过洞、甬道和墓室顶部都有壁画。前墓室象征客厅,壁画以着华丽服装的侍女为主。这些手中拿着各种生活用品的侍女体态丰盈,神态各异,有的似乎在悄声细语,有的似乎在点头赞许,有的则在环顾四周,他们仿佛正行进在路上,准备去侍奉主人。后墓室墓顶画有天象图:东边是象征太阳的三足金鸟;西边是象征月亮的玉兔;中间是银河,满天星斗,颗颗在天体中都有固定的位置。这充分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天文学。由于千余年来雨水带着泥沙顺盗洞而下,使许多精美的壁画都遭到了破坏。然而,幸存的壁画却不失为唐代绘画的精品。后墓室停放着永泰公主与其丈夫合葬的庑殿式石椁,中间有门,两边各一名守门侍女。石椁内外均刻有线刻画,姿态生动,线条流畅,刻工熟练,十分精美。石椁内的木棺因长期浸泡在淤泥中,早已腐烂。
傍晚七点左右的咸阳昏暗阴沉,空气湿冷,鸟雀时鸣。谁可曾想到,在这宁静的土地下,埋藏着昔日辉煌盛唐。一辆又一辆返程的车驶过,帝陵在朦胧中渐渐消失了......